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外贸易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浙江省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培育创建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2个、协同区3个,支持骨干船企克服诸多困难,顺利交付一批高价值船舶产品,全省船舶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造船指标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行业利润持续提升。
一、行业运行总体情况
随着国际航运贸易逐步恢复、主要船型运力需求向好,二季度全省船舶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动力,单季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完工量同比增长30%和91%,顺利达成“时间过半、年度交船计划过半”的目标。上半年,全省规上船舶企业共完工船舶175.0万载重吨(见表1),同比增长17.4%;新承接船舶376.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5.3%,其中新承接出口订单27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3%;手持订单101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8%。三大造船指标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3%、10.0%和8.2%,与2022年度基本持平,新承接订单量位列全国第4。全省完工出口和新承接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0.7%和47.3%,其中新承接出口订单量创2016年以来的同期新高,为全行业延续高速稳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0.4亿元,同比增长29.0%;主营业务收入215.7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盈利15.1亿元,远好于去年同期(去年同期为亏损6.1亿元)。
(一)船型结构变化,订单量价齐升。过去2年集装箱船市场的火爆行情有所回落,让散货船和油船的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1-6月浙江省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同比下降70%,占全省新承接订单比重跌至7%(见图2);而散货船同比增长39.7%,占上半年新承接订单总量的58%;油船(含化学品船)同比增长362%,占26.7%,其中中小型化学品船订单增长明显,同比增长51.6%,据调研,主要原因是过去3年国内中小型化学品船的总运力不增反降(含提前报废)。
(二)生产任务饱满,盈利状况持续向好。上半年,全省手持订单继续得到新承接订单的有效补充,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截至6月,浙江省船舶行业订单保障系数为3.68,仅次于历史最高的2010年(见图3)。省内各骨干船企生产任务饱满,部分船台计划已排至2025年下半年。良好的新船造价、汇率变动及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回调后趋于平稳因素,为浙江省船企赢得了较好利润空间,上半年全省规上船企利润率7%,创新高。上半年盈利的规上船企75家,盈利总额16.6亿元,同比增长90.8%,其中盈利金额超亿元的企业4家。按企业类型看,船配企业经济效益好于船舶修理和制造,省内主要船配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3%。
(四)数字化改造加快,绿色化成效初显。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舟山中远的修船系统机电车间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6月正式上线运行,并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小组,编制完成《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舟山鑫亚自主研发的油轮货油舱实时在线可燃气体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填补该修船技术领域空白;舟山长宏国际不断拓展船舶工艺工法技术管理模块、修理车间数字综管模块等。积极探索减碳生产新方式,万邦永跃率先发放给“艾兰诺拉号”船东行业首份减碳证书,明确修理过程中通过借助绿色修理技术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创行业先河;浙江友联、长宏国际、舟山中远、舟山鑫亚等骨干船舶修理企业,逐年加大购置超高压水除锈机器人的力度,有效控制了VOC排放。此外,除当前已部署完成并网发电的光伏屋顶项目外,浙江友联和舟山中远也在积极研究分散式风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