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和美国纳米晶体技术公司前首席科学家阿列克谢·伊基莫夫(Alexei I. Ekimov),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点的发现和发展方面的贡献。三人将分得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25万元。
量子点是纳米大小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子性质。由于它们可以发出特定颜色的光,且荧光亮度超过传统荧光体,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照明和生物成像技术。此外,量子点还可以作为光电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在医学领域,量子点被用作生物成像和药物输送,帮助医生了解和诊断病情,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196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突尼斯裔美国化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是量子点领域的先驱之一,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制备高质量的量子点材料奠定了基础,并开发出新颖的制备方法,提高量子点的性能,并拓展了应用领域。
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1943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教授,他创造了量子点术语,在量子点的表征和理解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阿列克谢·伊基莫夫(Alexei I. Ekimov):1945年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俄罗斯物理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纳米晶体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他发现新型半导体量子点材料,推动量子点技术发展,给各领域的应用创新提供可能性。
·诺贝尔化学奖近五年得主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麦化学家摩顿·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和美国化学家卡尔·巴里·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们在链接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 (Benjamin List) 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 (David MacMillan),以表彰他们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们在“凭借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贡献。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美国科学家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国科学家乔治·保罗·温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多肽与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领域的贡献。